》一文,深入报道了本市多个小区存在电瓶车违规上楼、飞线充电等问题,引起市民广泛关注。许多市民表示,这些现象背后原因复杂,涉及安全风险隐患、设施不足、居民权利冲突等多方面问题。为此,记者展开进一步调查,剖析造成电瓶车“上楼”的深层次成因。
12月18日记者曾采访到河西区海景文苑小区的张先生,以他为代表的部分居民希望可以在所住楼栋附近安装电瓶车充电设施,但对这个诉求,小区物业公司表示很为难。
“其实今年6月我们也想推动此事,但多数业主不同意。”小区一位物业经理坦言,几个月前,他们曾想在社区9号楼前新建一处电瓶车充电设施,请人做好设计图后打印了“明白纸”,在居委会的协助下入户征求意见。结果全楼198户业主,参与投票的94户里有70户反对,仅24户同意,其他业主不参与投票。反对的理由是怕着火。
“最近几年,电视里、手机上经常有电瓶车引发火灾的报道。现在居民看到电瓶车就紧张,认为它是一个随时会着火的‘火药包’。”物业经理说,街道办也帮着他们给居民做过解释,但说破天,居民就是不同意。
报道见报后,挂甲寺街委派专人到现场做调研,暂定在现有电瓶车充电设施上再扩建25个充电口,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居民了解充电柜的优势和使用方法,提高充电柜的使用率。对于这种解决方案,尽管张先生认为此举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但他也承认这是当前条件下的最好方案。
类似的情况同样发生在河西区的四季馨园小区。居民张先生和赵先生反映小区缺乏充电位导致电瓶车违规上楼现象突出。四季馨园居委会一位负责人和记者说,2023年社区按照有关部门统一部署规划在小区内建设充换电柜,但因部分居民强烈反对而搁置。今年社区物业公司与第三方公司合作,拟将小区楼门前既有自行车棚改造为充电车棚,并已选定改造点位。然而,在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部分居民以担心有火灾隐患为由反对,现场阻挠施工,项目不得不暂停。居委会与物业一起对相关点位楼门开展入户调查,结果显示,相关楼门多数居民反对改造车棚。“电瓶车警示宣传本身没问题,但是惨烈的事故视频和照片看多了,大家对电瓶车的恐惧被放大。”赵先生无奈地说,目前小区内有一个存车处可为电瓶车充电,但离家较远,而且容量有限、设施老化,让人感觉不太安全。
为解决河西区居民电瓶车充电不便的难题,全区14个街道共建成540余座智能充换电柜,总共有40000多个充换电仓体。今年3月29日,首批智能充换电柜已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截至目前已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8个多月。
记者从河西区物业中心了解到,目前,河西区智能充换电服务站注册用户累计近1.5万人。这些智能充换电服务站包含可独立开门工作的充电仓,针对电瓶车可拆卸的电池(包括铅酸电池和动力锂离子电池)进行安全充电。每个充电仓可单独工作,充电仓由散热风扇、温控开关、温度探头等元件组成,具备防火、防水、防自燃等功能。然而,尽管智能充换电柜功能完备,日订单数量最高也只有600单,其使用率的确不高。
充换电柜的客服人员和记者说,充电柜原本是能打开仓门充电的,这样也方便了一部分不可拆卸电池的电瓶车主使用。但因有人质疑这样不安全,所以从12月1日起,充电柜改成必须关门充电,这一调整导致不可拆卸电池的电瓶车车主被“挡在门外”。河西区瑞江花园居委会已经想到这点,因为一部分电瓶车电池是不可拆卸的,他们就在广场选了一个位置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车棚,确保这部分居民有电可充。后续还计划继续选址建设。
针对使用率不高的问题,河西区物业中心有关人员介绍,老年群体手机扫码操作不便,冬季电瓶车出行减少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智能服务站运营期间虽已通过多种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知晓率,但仍需进一步改善宣传方式。宾水南里社区有关负责的人介绍,他们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居民知晓度,例如在社区公示栏张贴“充换电柜位置及使用方式明白纸”,入户点对点宣传,安排社区网格员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前期调研,合理确定车棚位置,未来计划在社区内加装小型充电车棚,解决电瓶车充电难题,确保居民用电便捷经济。
南开区凯兴天宝公寓是建成已超越20年的老小区,虽有地下车库和一定配套设施,但是当年并未考虑电瓶车的充电需求。“我们在北区有一个自行车棚,之前曾对接充电企业对车棚做改造。但是车棚管理外包不善,设施陈旧,使用率不高。”居委会负责人坦言,目前正在小区南区选址,计划增加充电车棚。
记者走访发现,小区里机动车保有量很高,地下车库、周边道路停车位已不足以满足机动车停车需求,大量机动车占用公共空间,导致电瓶车存放和充电设施选址更加困难。“目前,我们计划盘活现有资源,居委会、物业以及居民代表多次召开联席会商讨解决办法,下一步先对北区现有存车处进行整改修缮,完善管理,让车棚内的电瓶车充电桩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在南区进行选址,满足南区居民充电需求。”居委会负责人说。
为了阻止业主推车上楼,一些高层小区安装了电瓶车阻车系统。这些装置能智能识别进入电梯的电瓶车,一旦识别到车辆,会立即播放“禁止电动车入内”等语音警告,并联动梯控系统停止电梯运行,以阻止电瓶车进电梯上楼。然而,实际使用时,却遇到了不少问题。
居住在南开区紫来花园的王女士表示,自己楼栋的电梯安装了阻车系统,虽然电梯里经常播报语音警示,但电瓶车依然能被推上电梯,阻车效果有限。一位物业管理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市场上一些电瓶车阻车装置存在技术缺陷,有的仅有语音提示功能,根本没办法真正阻止电瓶车进入电梯。还有部分阻车系统误将轮椅、婴儿车等非电瓶车识别为目标,导致这些设备也被阻止通行,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业内人士坦言,一些阻车装置功能单一,缺乏智能化,实际效果只是“摆设”。
记者在红桥区千吉花园小区采访时发现,该小区目前仅有两处车棚,共38个充电口,不足以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导致部分居民推车上楼或飞线充电。记者在小区走访时看到,在一些楼门的门厅处都张贴着《关于小区电动自行车辆统一登记管理的重要通知》,通知中提及物业公司对园区内所有电动自行车辆进行统一登记,请居民拨打物业公司电话进行登记。物业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和记者说,目前登记了几十辆,还在陆续登记中。该人士介绍,小区已新建了一处充电设施,其他点位正在推进建设当中。然而,推进过程中面临较大阻力。一方面,电瓶车车主迫切希望增加充电设施;另一方面,改建新点位可能会占用部分机动车停车位,引发机动车车主的反对。
千吉花园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也表示,社区原来只有一处充电车棚,针对居民充电难的问题,社区前期已经过多轮协调,包括征求全体业主意见和投票表决。先是对楼前空间征求意见,但考虑到距离居民楼比较近,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业主们没有接受。他们又在全小区找了四处点位,全体业主投票并通过。在一个月前建成了一处,是在四个地面机动车停车位上改建的,另外三处点位还在推进当中。“推进中出现一个矛盾问题,有电瓶车的业主迫切地想改建充电车棚,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需要挤占部分机动车车位,机动车业主对此强烈反对,两方意见不统一,还需要去做协调工作。”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已建成的这处设施,因占用的机动车停车位比较少,得到业主普遍支持。对于尚未建成的三处点位,相对来说就要占用较多机动车车位,还有必要进行协调,以平衡好机动车与电瓶车车主之间的利益。
可见,居民不愿使用充电桩为电瓶车充电,仍选择推车上楼或飞线充电,是多重原因叠加造成的结果,这样一些问题可通过哪些方法得到解决?下期我们将通过采访一些社区好的经验做法以及相关专家给出的意见建议,为这样一些问题寻求解决之道。
欢迎来电咨询:400-114-7977 地址:宿迁市宿城区栖霞山路22号